当前位置

首页 > 母婴护理 > 教育 > 儿童读物 > 高一语文随笔

高一语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淳美谷 阅读: 2.17W 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随笔

高一语文随笔1

1.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静悄悄一片,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喜爱齐读,学生因为要做到读得整齐,所以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走出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误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文章内容提纲挈领,都串联了起来,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还学得有兴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此外,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争强好胜,他们极富挑战性,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告奋勇,共同参与,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信心增强了,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5.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二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也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学生的挨批课。

高一语文随笔2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动机的习得,也就是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人们走向社会时,为满足此动机的需求,则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功利的生存状态。

其实,在我看来,功利本身并不具备罪恶感,以功换利,难道就不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就不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生态平衡吗?难道就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吗?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并不具褒贬之意。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她们的心复杂的如同市场上任人挑选的物品般琳琅满目。有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藏污纳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朴内心慧智通达的。有了表里如一,也自会有表里如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希腊时期的文明就开始向我们播下了智慧的种子,也证实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欲熏心的反面史料,只不过是群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乱了心神的虽生犹死之人罢了!

功利无罪无错,有罪有错的是放任自己心欲无限助长最终丧失人性做出劳民伤财之事。妄想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终只会求的'被万人抛弃的死路。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了,功利无罪,最需我们呵护和不断净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雅又风趣的生活原态。

高一语文随笔3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有人能够发现其中的美,有人能发现其中的恶。

又一次,甲和乙一同去游玩,他们去了同样的一个地方,看见了同样的景物,做了同样的事情。当他们回来后,有一人问甲:“你们去那里游玩,感觉那里怎么样?”

甲微笑着回答道:“那个地方很美丽啊,有着碧绿的'山,还有清澈的潭水,山上有许多鸟儿,它们唱着悦耳的歌,水里有几条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还有一处平坦的地方,被建起了公园,公园里有很多的设施,我在那玩了好一会秋千呢!”

那人又去问乙:“你们去那里游玩,感觉那里怎么样啊?”

乙苦着脸说:“别提了,那是什么破地方啊!一个破山包上长着几棵树,一旁有一水泡子,里面有几条小鱼。山上一群鸟在哪支支的叫,简直让人不得安宁,还有一平地,上面有几个生了锈的设施,尤其那秋千,荡起来嘎吱嘎吱的响。”

那人很是疑惑,怎么一个地方,甲和乙的说法完全不同呢?那人怀着疑惑,亲自去了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山上,树木是有些稀疏,但每棵树都很高大,碧绿的叶子勉勉强强铺了满山,山上有很多的鸟儿,鸟儿的叫声也不是那么的难听,山的一旁,有一个水潭,只是很小,装饰也不怎么样,里面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那秋千确实不是新的,有些地方掉了漆,可是绝对是安全的。

那是什么让甲和乙在描述那里时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其实完全是因为心态的原因。

有些人,心中总是怀着快乐,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样的人,无论看见什么,都会发现其中的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怀着希望。

而有些人,心中总是十分苦闷,总能感觉最坏的事情会发生,无论他们看见什么,总会发现其中坏的部分,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灰心丧气,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

其实世界就在那里,它的好与不好,只是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中充满着快乐,世界就是多姿多彩的,如果你心中充满着灰暗,那么世界就是暗淡无光的。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快乐起来吧,笑着面对生活,你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的美好!

高一语文随笔4

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音乐的,只是跟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并无多么堂皇的理由。而刚刚跨进音乐的大门,才发现以前的世界真是太小了,原来生活中还有一个从未注意的闪光点。

说到华语流行乐坛,不提到Jay恐怕是不行了,一首《发如雪》带着淡淡的忧伤以一种喑哑的声调将“缘字诀”演绎得无懈可击。“你发如雪,纷飞的眼泪,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那零零星星的歌词,即使让人毫无头绪,却仍能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美,而“凄”就只能从旋律中去体会了。听着听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油然升起,那区别于通俗的快乐,是在音乐中寻觅到一种最真实的'愉快。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影视音乐,与专辑和单曲不同的是,影视音乐往往有一个起点,也可以当做创作的源泉吧,不言而喻就是故事的情节。正因为有了回环曲折的故事内容,其间的音乐就更能打动人了。今年寒假只看了一部电视剧《天外飞仙》,虽然可能会被别人说成是肥皂剧,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神幻剧,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也许上诉观点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我不在意。因为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的生活不再平淡,反更加丰富和真实。

高一语文随笔5

经过台风的席卷,今年的秋来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么令人迷惑,那么似是而非。蛙的销声匿迹,和蝉的残鸣都在诉说着夏已过,秋已悄然到来。

其实相较于夏的酷热我更爱秋的暖阳。夏天的阳光炙热而恣意。太阳不曾探头就仿佛整个人已经置身烤炉。使得自己像个发狂的狮子一样焦躁不安心绪不宁。而秋的暖阳让我感觉温和,像兔子一样温顺的窝在母亲的怀抱里。

秋风是温暖的,不似夏风的清凉,冬风的凛冽。秋风的到来带走了夏末的余热。让人觉得呼吸都清浅了几分。

秋雨绵绵,没有夏雨的豪爽热烈。没有春雨的温柔细腻。却有着宁静带着典雅,就像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贵

一叶知秋,谁能解我心忧?秋来了,叶落了。洋洋洒洒的铺在地上。凌乱中带着淡淡离愁。站在树下,仰望枝头,树枝上挂着将落不落的`叶,黄中带着浅浅的绿。一阵风吹过,叶旋旋而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美,像是叶与树正无声的告别。叶落下的那一刻,树哭了么?

古往今来,总有人用无数语言,诗句来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萧瑟,秋的凄美包括秋的离愁。我,独爱秋风的和煦,秋阳的温和。秋雨的宁静,典雅。更想抚慰秋的离愁。

高一语文随笔6

你会感谢谁?你是否会感谢那个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是否会感谢那个一直帮助你的朋友?甚至你是否会感谢那个只有一面之缘人给你的帮助?答案是很显然的。

但你是否想过感谢你的对手?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一直想超越的人;对手就你一直不敢轻视的人;对手就是在你想要放弃时真正让你燃气斗志的人。这就是对手。

的确,对手其实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但是试想一下若没有对手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就好像动物没有了天敌一样可怕。仔细回想,你是否为了超越你的对手而拼命了解他的一切,了解他每天在学什么,学了多久,然后自己在根据自己了解的反复去修改自己的不足,你甚至比你对手的`朋友还了解你的对手,反过来想想你的对手何尝不是这样的吗?其实你的对手也是最了解你的那一个。所以,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更是应该学会去感谢一下我们的对手,因为有了对手,在生命中就好像又多了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感谢对手,感谢那个你最讨厌,却是最真正懂你的那个人。

高一语文随笔7

考试的风波已经平息,我们班的那位支教的英语老师也该走了。现在,我还能够清楚的回想起那天我们上的那节英语课。

一向爱睡觉的我当下课铃响时,便如同被铃声催眠了一般,倒头就睡。即便是昨天晚上很早睡,也是如此。闭目之时,隐约听到他们在谈论着什么,似乎班长也包括其中。我好奇的抬起了头,眼神迷芒的看了他们一眼,看着他们谈论着津津有味,不惊让我的好奇心又多了几分。管它呢!反正又不关我什么事,便埋头又伏了下去。还末趴下多久,我的手臂就被人用笔捅了一下,我不在意地继续趴着。又是一次,只是力道比上一次重了点。我还是不在乎的继续趴着。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她)一定是来打扰我睡觉的,对!没错!一定是这样的!

毫不停歇地捅着,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反倒捅起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倒是让我无语了,我不耐烦的抬了抬头,是同桌。我瞪了她一眼,说道:“有什么事吗?要是再捅我的话,这根笔可是要跟我姓了哦!”对我同桌戏虐的同时,也好奇着究竟有什么事?“这是英语老师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想在下课时,全休起立跟英语说……一切都听班长的号今,怎么样?”同桌边说边装做一脸幅诚恳的样子,两小眼睛睁得大大的.期待着我的答复。瞧她这表情,不答应也不行了,便做一幅怜悯的样子说道“看在同桌这么真诚的份上,我就答应了。”

其实,我也想对那位支教的老师说声感谢的,毕竟人家每天那么辛苦地赶来给我们上课,那份情班上的所有人都是清楚的。

一晃时光便停留在了即将下课的那几分钟,几乎班上的每一人都在等待着下课的到来,有的人还互相对视了一下目光,而我则是感非常的期待。“嗒、嗒、嗒”的表声渐渐地在我心头想起,一个月的支教过的可真是快呢!还真是紧张啊!

如约而至的铃声响彻整个校园,与此同时,班长用那洪亮的声音喊了声起立!紧接着,“老师,您辛苦了!”的话语在教室震耳欲聋般的响了起来!我们笑了,老师也笑了,感动的笑了!

高一语文随笔8

夏夜来的很晚,一个人走在校道上,看着那醉人的夕阳,美丽的晚霞,我的心也静了下来。

低下头,看着自己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来到一个交叉路口,我停住了。想:该往哪里走呢?犹豫中,突然想到: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也像现在一样无法选择吗?就像选择专业一样,走错这一步,就会影响这一生。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篇文章:是讲诉一个老师和一个陌生女孩的故事。一天,这位老师和一个陌生女孩的故事。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面睡午觉,忽然,电话铃声响起来了。他接过来一听,里面有一个粗暴的声音传出来:“你家的小孩子偷书,现在被我抓到了,你快来。”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马上就明白什么时候发生了,但他还是在由于过后请问书店的地址,然后匆匆过去。

当他看到大人们正斥责这一位满脸泪眼的'小女孩的时候,他一下子冲上去,把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过头对着旁人说:“有什么事情就跟我说,我是xxx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下,他付清了28元罚款,就领着小孩回家,帮他清理了一下什么也没问,就让小孩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还嘱咐,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阿姨有好多书呢。

小孩子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后跑掉了,从此再没有出现过。

时间匆匆而过,多少年后,这位老师早已忘记了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依旧在这里过着平安安详的生活。一天中午,外面响起敲门声,他打开房门,发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手里拿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他疑惑的问这,但是女孩却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不容易,他才从女孩的叙述中明白事情。

最后,这位老师好奇的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摇着头:“不知道,或许,我会在没有办法走投无路的时候做傻事,甚至会死。”

老师怔住。

这篇文章重,如果不是这位老师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走了这一步,又怎能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呢?

正确的选择,正确的步伐,影响着一生。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郑重选择未来的道路。

我迈开脚步,走出第一步,向着我的人生走去。

高一语文随笔9

一、重新解读新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但是,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都清楚,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少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1.要有真正的问题意识

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什么是“问题”?所谓“有疑而问”,那么,“疑”就是“问”的根源。可是,什么是“疑”?孔子的解释是最好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解惑”,解答疑难问题,这样看来,“问”是疑难问题,自己不懂的问题。因此,提问的出发点是为“学”设疑,以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探讨的价值。

2.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培养,鼓励学生有“自我”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支持和尊重学生发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个人见解。

二、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理念从20xx年就走进语文课堂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几年里,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老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变成了现在课堂上出现的师生互相探讨。尤其是探究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延伸性阅读等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这方面讲,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它确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提升。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认识肤浅甚至理解错误,使语文课越上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认识“语文味”,语文教学中的那部分庄重也似乎越来越少了。

1.凸显“形式”,淡化“双基”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对话,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咔嚓咔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了。事实上,语文是最为基础的学科,“字、词、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一些精美课件慢慢地把这些基础淡忘了,它们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人痛心的是,学生有时竟然连最基础、最常见的词都能读错,更别说能写对了。一节课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些眼花缭乱的课件。

2.讲台作秀,失去了自我

最近听了学校几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以其中一节公开课为例,这堂课以一首歌曲《男儿当自强》导入新课,歌声雄浑壮阔,鼓舞人心。可是统观整堂课,发现课件不少,但是基础的东西基本没有,板书更是少得可怜,尤其是在提问环节,老师很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可是有的学生答非所问,但老师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表扬,对此,我真的很无奈。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教法探讨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分条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我认为应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教师改变角色,由“严师”变成“朋友”

《三字经》中有话“教不严,师之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又一个的“严师”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听话虫”产生了,当然,也有些悲剧事件在接连不断地上演。试问,如果我们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俯下身子教育”,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一些呢?我在教学的.十几年中,印象中每周六的“周记”是我最成功的教学方式,学生把每星期发生的点滴事件向我吐露,哪怕平时当我的面不敢说的都说出来,我都一一进行解答,无形中师生距离拉近了,我了解了学生,学生也懂了我的良苦用心,课堂中师生的默契感增加了,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有了。

2.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老师“问”变成老师“答”。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课文都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完成,老师在这里就充当“领路人”“引领者”的作用。教师在课前要把所需要理解掌握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做“老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没有一个学生承认自己是弱者、是差生,他们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僵硬的教学模式消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剩下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高一语文随笔10

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了海南。有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看见天空中出现了火烧云。

先是一缕霞光缓缓地向云朵移来,最后把云朵笼罩了起来,它们就这样穿上了红纱衣,变成了火烧云。火烧云真像是被火烧焦了一样,不一会儿,就映红了碧蓝的天空,光好像又照到沙滩上了。

沙滩犹如童话故事一般,蔚蓝的大海变成金色的了,霞光照在大海上,大海的身体亮晶晶的,好象金子铺满海面;停靠在岸边的白色快艇变成红色的了,散发出神秘的气息;小朋友们搭建的沙雕城堡变成古铜色的了,在沙滩上闪闪发光;一只被主人带来的黑色小狗变成紫檀色的了,它和小朋友们在嬉戏、玩耍;瞭望台上披着白色毛巾的救生员,象一位披着金铠甲的哨兵正守护着城堡;一棵棵椰子树镶上了红边,勾勒成一个个美丽的、婆娑的剪影。

再看天空,火烧云一直从东边烧到了西边,红彤彤的,天空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红半百合色,还有宝石蓝、香蕉黄、石榴红,更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颜色,似乎是哪个淘气的云宝宝不小心把天上的调色盘打翻了,把天空渲染成如此多彩,装扮得这般美丽。

突然间,天空中出现了一条凶猛的`鳄鱼,它头朝西方,张牙舞爪地扑去,仿佛要吃掉那即将落山的太阳。鳄鱼慢慢变大,变成了一只原古的恐龙,连恐龙也来看当下的美景。恐龙的尾巴忽然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大恐龙又变得模糊了。从东边飘过来了一位仙女,我仔细一看,呀!原来是嫦娥,后面还似乎跟着一只可爱的玉兔,接着,嫦娥跳起了楚楚动人的舞蹈,那长长的衣袖和裙带随风舞动。她一边跳舞,一边向天空中撒着花,那红彤彤的云,便是花儿的花瓣。过了一会儿,玉兔不知跑到了何处,嫦娥也不见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海豚,它在云海里,时而玩耍,时而翻跟斗,最后优美地跃入云海中了。

一时恍恍惚惚,这些云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我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火烧云偏偏不等喜爱它的我,悄无声息地下去了。

高一语文随笔11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高一语文随笔12

无论是呱呱落地的婴儿,还是社会中生活的成年人,都是在责任心的光环下,去履行自己的义务,践行自己的行动,开拓自己的视野,放飞自己的梦想。

身处在街道两旁的警察,便构成了生活中最亮的一道风景线,而且他们穿梭在车道之间,穿梭在烟尘之间,穿梭在风雨之中,依旧坚定不移的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责任心的太阳,在他们的内心中发着光芒。因为有了责任心,他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因为有了责任心,他们拥有勇气,勇往直前;因为有了责任心,他们彰显品德,以德服人;因为有了责任心,人民警察的身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奔波在病房里的医生,护士,便构成了生活中最美的一群白鸽,而且她们在各行其责时,在各自救人时,她们也是被责任心的光芒所笼罩着,在责任心的光芒中,她们忘记了白天与黑夜,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们放下了身段与价值,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她们抛下了辛苦与汗水,把握自己的工作时间,在病房里奔波的她们,是一群在责任心的光芒中高飞的白鸽!

站在那三尺讲台的园丁,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去印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誓言,用自己辛苦的汗水,去滴灌一棵棵幼苗和一朵朵娇艳的鲜花,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处事,教会他们感恩。在深夜里,依旧亮着灯的那间屋子,便是老师最好的印证,那是因为他们头上闪烁的.是责任心的光芒。

走进学校的我们,作为学生,生活在责任心的光芒之下,我们拥有的责任也是更为重要的。在学校,弯腰捡起地上的碎纸片;随手拔起土地上的杂草;随手关掉”孤单”的水龙头,是责任心的普照。在家里,与父母交谈在校的生活与感受;与父母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帮父母处理力所能及的家务,是责任心光芒的提升!

责任心的光芒是一种精神,鼓舞人们向上;责任心的光芒是一种力量,鼓舞人们前进;责任心的光芒是一种信念,鼓舞人们坚守。我们伴着这种责任心的光芒走向辉煌!

高一语文随笔13

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得在课堂提问上有一点感悟。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

1、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两次讲《祝福》,都是从“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但由于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祥林嫂认为自己真傻,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这样写能否揭示主题?”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学生难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几个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这样提问,化难为易,学生也就乐于思考,从而深化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认识。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项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我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方式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在教学《过秦论》时,我曾根据秦国兴起、强大、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过程,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提问:(1)秦国兴起时实行何种基本国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后的80多年,又为何能进一步强大起来?(3)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偶然的吗?为什么?(4)秦朝迅速灭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于“解答距”的长短不一,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之逐步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

高一语文随笔14

从教近几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的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的现状做过反思。借着洋思教学这样的机会,我静下心来,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发现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曾经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阅读,用这点儿时间阅读别说万卷,就是一卷都是难上加难。没有办法,阅读课上我只好要求学生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因为时间的关系加之外界诱惑很多学生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的尝试常常无疾而终。

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我校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三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反思我的语文课堂,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

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高一语文随笔15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校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学校”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向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欢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礼貌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异常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礼貌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